摘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风起大宋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见赵桓姜德示真身 七令箭种师中丧命

第四百七十八章 见赵桓姜德示真身 七令箭种师中丧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等姜德来到皇宫外时,已经变成数万百姓簇拥着他来宫外的了。

赵桓站在宫楼上,面色铁青,这样的场面也太熟悉了吧,这不是前两天刚刚来过一次吗。姜德骑马来到前方的空地,数万双眼睛耳朵都听着他说话,后面听不见的则让前面听得见的人实时转播,在这个时代也只能这样了。

“他想做什么?让他下马进宫来!”赵桓指着姜德喝道。

自有内官传话,姜德看了看四周,见聚集的人已经够了,将汪伯彦交给武松,翻身下马,对宫墙上大吼道“平阴侯姜德姜信之,求见官家!”

说着,姜德摘下了面具,一张年轻清秀的脸露在了外面,宫内宫外不由惊呼了起来,这平阴侯居然如此年轻,一些人更是惊道,这姜德不是云游四海去了吗?如何就变成了姜信之了?

暴露自己的身份,是姜德深思熟虑过的,此时的平阴军已经要站到历史的大舞台上,姜信之这个面具人也是时候下场了,赵桓招他入城,可见无论日后金兵是否再南下,朝廷都无法在容下半割据的梁山了,梁山要养兵马,那么内黄等地的生意也会暴露在朝廷的眼中,毕竟这根本瞒不住人,只是之前没人敢又或者说没人愿意说罢了。

“姜德?”赵桓看着下面的姜德,心中大恐,这样一个改名换姓,阴养兵马的人,能有什么忠诚可言?

“微臣姜德见过官家,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还请恕罪。”姜德再次吼道。

“免礼!”赵桓自然不需要大声叫,有内官帮他传话。

“平阴侯,你居然就是昔日唱名东华门的姜德,你欺君罔上,该当何罪?”赵桓先扣上一个大帽子再说。

姜德拱手道“微臣从未说过自己不是姜德,何罪之有?”

“好胆!”“罪该斩!”城墙上众臣纷纷怒道。

姜德哼了一声,这城墙上和赵桓站的近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好东西,这些人骂的越大声,他反而会越高兴。

“官家,你问了微臣,微臣也要来问你!”姜德大声喝道。

“微臣本是内黄布衣,得太上皇恩德,唱名东华门,又得江湖豪杰仰慕,得掌梁山泊,一心忠君报国,率豪杰以投朝廷,冒箭矢以战江淮,先平王庆,再败方腊,震高丽倭国于海外,使我宋人在海上无人敢欺,得开国百年未有之太平,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又得战报于金寇,先战东明,后战牟驼岗,幸得天佑,杀敌数千,围贼数万,本欲乘胜追击,与种相公会猎于城下,与李相公图谋于北域,与天下豪杰奋力于中原,匡社稷于危难,复燕云于汉图,却不知为何今日金兵说朝廷已经割地献金议和,微臣不信,想追之,汪大人却出兵阻微臣于岗上,不许微臣追击,使得金兵全军而还,微臣请问官家,是有奸臣堵塞还是有邪妃乱宫?”姜德猛地一挥手“还请陛下直言!”

“请陛下直言!请陛下直言!!”

武松等人齐声大喝,带的四周的百姓也觉得皇帝周围大概真的是有奸邪,否则前两天那些太学生才闹过,今天这个侯爷怎么又来闹了,也跟着喊了起来。

姜德看着四周跟着喊的百姓,脑中回想起昔日听一个光头老爷爷说过的话,老百姓其实是从众的,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警惕而机敏,但如果是一群人,他们就会被气氛所带动,盲目而景从,这也是为何邪教传教往往会聚集大量人一起传教,为的就是这个。

“陛下,请直言!”姜德运起内力,大声喝道,赵桓听了只觉得胸口发闷,见赵桓如此,宫内一人大恼,指着姜德喝道“平阴侯如此逼迫,不怕悠悠之口吗?”

姜德看向那人,却也认得,拱手道“李大人,此战本可退敌保土,如今却割地献金,如昔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虚中都或被罢官或被降职。

而真正的主战派,如李纲等人,也没有被重用,反而是徐处仁这样的只嘴上说不可的人被任命为宰相。

朝中明眼人都明白了,这赵桓并不是真的想战,不过是口头上强硬罢了。

赵佶在江南徘徊的消息也传到了开封,赵桓招来吴敏、李纲问道“如今太上皇在江南,不断发信来询问政事,却不见回来,这是为何?”

吴敏不愿意多言,只说道“想来是江南美景胜中原多矣,太上皇故而留恋不愿回京。”

李纲却说道“官家,这不过就像普通人家一样,百姓的大户人家,如遇到了变故,老人让孩子主事,嘴上虽说放心,心中却难安心,故而多多询问,并无其他。”

赵桓一听觉得也有些道理,但还是担心赵佶贪恋皇位,便道“我处置了很多太上皇的旧人,我担心太上皇对此心有芥蒂。”

李纲回道“此事重在光明磊落,官家可将每人为何被处置都写清楚,微臣愿意去劝太上皇回开封。”

赵桓心中担忧赵佶在江南成立小朝廷,见李纲愿去,急忙无事不允,李纲带着书信寻到赵佶,告知请赵佶回宫的意思,赵佶先是细细询问了开封守卫战之事,当得知姜德就是平阴侯时,脸色也阴沉了下来,离开了皇宫,很多事他也想明白了,姜德如此行事,必然心有异心,他知道李纲和姜德交好,故而并不表露出来,只是说道“幸有平阴侯,否则开封危矣。”

李纲见赵佶话里担忧开封,再次劝道“如今金军已退,太上皇当回京城坐镇,使得四方安宁,微臣在官家面前打过比方,如今就是普通大户人家的老人外出,让子弟主事,子弟必然会做的有不如老人之意的地方,但老人当先鼓励子弟退去强敌之功,至于细小之事,如要追究,哪里有不犯错的呢?当略过不谈。”

赵佶点头道“你先退金兵,再和睦我父子,当名留青史啊。”

赵佶其实是心里明白,如今金军退去,天下对赵桓的皇位不会有异议,自己在外面也不能再做什么,不如回去再看看。

——梁山

回到梁山的姜德第一时间先和花雕等人温存了一夜,待天明时分,从紧裹的肉体中拔出,小心的穿好衣服,吩咐侍女不要呼喊,来到了聚义厅边上的书房。

书房里已经堆满了要处理的文书,他不断打开翻阅,批写文字。

没过一会儿,姜德就听到一阵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去,见李忠带着许贯忠、朱武等人入内,起身问道“可是卢师兄带军回来了?”

许贯忠拱手笑道“正如侯爷所思,卢将军率全军而还,另携带百姓十余万,连绵数十里,颇为壮观啊。”

姜德点点头,说道“百姓既然愿意来山东,便是信我梁山,现在要做的是安置这些百姓。”

许贯忠回道“如只是郓城等地,要安置十余万人,却是困难,但如是整个山东,却是简单了。”

姜德笑道“我正有出兵之意,如今金兵已经得了甜头,明年复来就是灭宋之时,我欲先取山东诸地。”

许贯忠来到挂在墙上的地图说道“我军当先全取京东西路,得天下一角,我知莱州即墨有一海港,水深地阔,可扩为城池,以为这十万商贾之基业。”

姜德看着许贯忠选的地方,笑道“好!此处我也想好了名字,就叫青岛吧。”

说完,姜德来到另外一面墙上说道“卢师兄既然回来了,让他们再辛苦一下,令其兵三路,一路取齐州,淄州,青州、潍州、莱州、登州,一路取兖州、沂州、密州,一路取濮州、广济军和济州,三路并发,这些地方有一半官吏都已是我梁山暗线,想来不会有什么抵抗,如遇到忠心于朝廷的,也不可轻易杀害,当尽力生擒,送往开封。”

朱武拱手道“三路兵马必胜无败,唯一可虑乃朝廷,如朝廷率军来攻,金人做得其利。吾等刚刚得到流行快马来报,朝廷将李纲封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将其赶出了朝堂,想来等老种相公回军,就会和我军开战。”

姜德思量一会说道“待我书信一封,派人交给老相公,必可保山东无忧。”

说完,姜德拿起纸笔书信一封,派人送给种师道,然后又道“朝廷要派军攻我,必出濮州,我欲将濮州打造为兵城要塞,日后进退有据。”

朱武拱手道“在下请令行此事。”

姜德点点头道“有朱武先生在,此事可成,濮州和广济军相邻,水泥供给方便,可用水泥钢筋建城,多设炮台,我将调拨火炮军械前往助阵,只是不知先生需要何路兵马?”

朱武想了想说道“濮州有水有炮,可调遣魏定国、单廷珪二将驻守,有此二人所率兵马,即使敌有十万,亦可保濮州不失。”

姜德应道“好,我就调魏定国二将助你,另外我预派王会长前往青岛主管全局,汝等看如何?”

许贯忠二人对视笑道“吾等路上还想建议侯爷派遣王会长前去,没想到侯爷已有心意。”

--开封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赵桓猛地将桌上所有瓶瓶罐罐摔到地上,他指着李纲喝道“这就是你说心有君国的平阴侯?梁世杰挂冠而去,内黄随军东奔不下十万众,平阴军携民渡河,他以为他是谁?刘备吗?那朕是何人?汉献帝?那何人为曹操?何人为孙权啊?”

刚刚得知赵佶已经回到开封城外的赵桓就收到了卢俊义率十余万百姓去山东的消息,他还不知道姜德已经正大光明的出兵夺取山东诸地,否则李纲的人头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李纲身躯微颤,心中叹息,慢慢抬头道“官家,平阴侯既然放言只要赵宋在一日,就绝不反叛,料其不敢行逆反之事,大可徐徐图之,当今之要,还是在金国啊。”

“金兵已退!何来要紧!!”赵桓指着李纲半天,最后叹息一声“我封你河东、河北宣抚使,你去大名府主持河北恢复之事吧。”

李纲看着赵桓半晌,拜道“微臣领旨...”

——太原

完颜宗翰数次击败援救的西军,但太原依旧久攻不克,王禀等人齐心守城,即使此时伤亡过半,依旧不言降。

这一日,一队车马来到太原城外,完颜宗翰得知是完颜宗望的信使,随行的还有宋国使者,不由大惊道“不好!必定是宗望得了大功!快让他们进来说话。”

没一会儿,一队人走了进来,先是完颜宗望的使者送上书信,然后缓缓将完颜宗望南下之事说了一遍。

完颜宗翰听完信使的话,啊呀一声,气的哇哇大叫“此次功劳都被宗望所得了!气煞我也!”说完,完颜宗翰看向那宋使,问道“你就是宋使?叫何名号?”

那宋使拱手拜道“微臣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路允迪。”

“好大的官啊,这样说,宋国的兵,都是你管的?你可管的不怎么样啊。”完颜宗翰问道。

路允迪苦笑道“大王见笑了。”

完颜宗翰指着账外道“好了,你快点去城下,宣读你们宋国皇帝的圣旨,让王禀献出太原!”

路允迪急忙称是,跟着金军离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